广东恩平吴氏网

www.epwushi.com
关注公众号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化 > 吴氏源流
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...

2018年6月2日,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在恩平市朗豪坊农庄举行了“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...

恩平市伯仲爱心互助协...

恩平吴氏 恩平市伯仲爱心互助协会 2017-06-20  &nb...

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...

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,是“恩平市伯仲爱心互助协会”内部增设的机构,是...

吴氏始祖泰伯至祭公世系

发布日期 : 2018/6/11 11:29:45 浏览次数 :   

  一世:泰伯公: (商末)开姓始祖,古公亶父长子。妃卜氏,无子。公生于殷高宗武丁四十年丙申(公元前1306年)农历正月初九日。卒于殷帝乙四年(公元前1214年)农历三月初五日,享寿92岁。为让父之王位传给三弟季历,于殷祖甲十八年庚辰(公元前1261年)45岁时与二弟仲雍借出门采药为父治病为由,初次逃到先祖曾开拓过的地方西吴(今陕西陇县)建立氏族,任酋长,自号句吴。父病逝时回国奔丧。极尽孝道。为避王位又与二弟二次出逃,辗转迁徙到长江入口处地带,定居梅里,建都无锡。后为表示再无反顾之心,易服毁容、纹身断发,永无资格当周人社稷之主。史称“三让王”。義而从者千馀家,立为句吴之长,先是家族名称,后立为国,在位47年。卒葬江苏梅里平圩,泰伯故城之地。周武王克商后,追封为吴泰伯(或王伯),梅里居所经历代扩修,现为吴泰伯庙,为后人恭奉。
仲雍公:传代始祖,古公亶父次子,生于殷高宗,武丁四十四年庚子,卒于殷帝乙九年,享年92年、葬于江苏常州海虞山。袭兄国君位五年。妃万氏,生二子:长子季简,次子居简。
  二世:季简公: (商末)仲雍公长子。公生于殷祖甲十五年丁丑,袭吴国君位31年,卒葬于江苏常熟县。妃高辛氏,生二子:长子叔达,次子叔夏。
   三世:叔达公: (商末)季简公长子,生于殷康丁十三年甲寅,袭吴国国君位十八年。妃黄氏,生二子:长子周章,次子虞仲。
  四世:周章公: (西周初)淑达公长子,生于殷帝乙二十二年辛卯。周武王克商大封诸侯时寻找泰伯公后裔,得知周章公已为吴国国君,遂封之,使祀泰伯公世袭其爵。子孙以国为姓,周章公为吴姓受封之始,袭吴国国君位二十二年。卒葬于江苏常熟县西北三里海虞山,妃林氏,生一子;熊遂。
虞仲公:叔达公次子,周武王建立周朝后,冊封虞仲公为虞侯(今山西平陆县吴城史称北吴)。春秋时为晋国所灭。失国后子孙以国为姓,为虞姓。后裔中亦有复回吴姓。
  五世:熊遂公: (西周)周章公之子,生于商纣王二十年戊辰,袭西周吴国国君位四十八年。妃苏氏,生一子:柯相。
  六世:柯相公: (西周)熊遂公之子。公生于周成王二十年,袭西周吴国国君位三十年。妃朱氏,生一子:疆鸠夷。
  七世:疆鸠夷公: (西周)柯相公之子,公生于周康王壬午,袭西周吴国国君位五十一年。妃杜氏,生一子:余桥疑吾。
  八世:余桥疑吾公: (西周)疆鸠夷公之子。公生于周昭王乙末年,袭西周吴国国君位三十八年。妃颜氏,生二子:长子柏庐、次子柯庐。
  九世:柯庐公: (西周)余桥疑吾公次子。公生于周穆王丙申年,袭吴国国君位十五年。妃梅氏,生二子:长子周繇、次子柯仲。
  十世:周繇公: (西周)柯庐公长子,生于周穆王癸酉年,袭吴国国君位三十二年。妃汪氏,生一子:屈羽。
  十一世:屈羽公: (西周)又名周公。周繇公之子,公生于周懿王庚戍年,袭吴国国君位三十四年。妃张氏,生一子:夷吾。
  十二世:夷吾公: (西周)屈羽公之子。公生于周厉王丁亥,袭吴国国君位三十三年。妃邓氏,生一子:禽处。
  十三世:禽处公: (西周)夷吾公之子。公生于周召共和甲子,袭吴国国君位三十九年。妃彭氏,生一子:君转。
  十四世:君转公: (西周)(一说世转)禽处公之子。君转公有的史书称柯转,生于周宣王庚子27年,袭吴国国君位四十一年。妃董氏,生一子:颇高。
  十五世:颇高公: (春秋)君转公之子。公生于周平王二十二年壬辰(公元前749年),袭春秋吴国国君位九年。妃梅氏,生一子:句卑。
  十六世:句卑公: (春秋)颇高公之子。句卑公有的史书记为毕轸,又名句。生于周庄王四年戊子,袭吴国国君位五十一年。妃金氏(一说高辛氏)生二子:长子去齐、次子去良。
  十七世:去齐公: (春秋)句卑公长子,生于周惠王二十年甲子,卒于周定王二十年甲戊,袭吴国国君位三十五年。妃刘氏,生一子:寿梦。
  十八世:寿梦公: (春秋)又名乘,字熟姑,讳名承義,去齐公之子。生于周襄王三十二年辛丑(公元前620年),卒于周灵王11年庚子(公元前561年)九月,享年六十岁,葬于赢博(今山东莱芜县),袭吴国国君位二十五年。妃文氏,生四子:长子诸樊、次子余祭、三子余昧、四子季札。
公在位期间,颇存雄心壮志:招贤纳士、修好邦交、吸收先进文化、开展练兵习武、勇于开拓、锐意图强,经过几十年的奋斗,吴国已拥有江苏、上海大部分以及浙江、安徽之部分地区的泱泱大国。公元前586年至561年遂称渤海王(古渤海包括东海、黄海、渤海湾的沿海一带)后因群雄争夺,退守吴地,由江苏无锡迁都江苏吴县(古称东吴),故有渤海地域吴氏以“渤海堂”为堂号。公元前547年,寿梦王之子季札公受封延陵,又以“延陵堂”为堂号。凡吴氏的聚居地常见横额“至德堂”或“三让堂”;对联“延陵世泽,渤海家声,”或“延陵门第,渤海家声”。
  十九世:季札公: (春秋)寿梦公四子,生于周简王十年乙酉(公元前576年)四月十八日。公在寿梦公四子中最有学问和才华,心地善良、仁義礼让、四德俱全,从少受到父亲的宠爱和兄弟的爱戴。公是吴国聖贤,出使列国,修好邦交,为吴国富强功劳很大,寿梦公有意让季札公继承王位。
季札公卒于周敬王三十五年丙辰(公元前485年)享年92岁,葬于武进县北七十里申蒲之西,聖人孔子书其碑文曰:“呜呼,有吴延陵君子之墓”。而今墓碑仍存。汉朝时在延陵立庙纪念。
娶颜氏,生五子:长子常、次子征生、三子重道、四子子玉、五子木熹。
公元前561年吴王寿梦去世,诸樊以长子身份临时摄政。丧事完后与兄弟商量,将王位让给四弟季札,受到王室的一致拥护。不料季札公像当年泰伯公一样出逃到延陵乡下当农夫,诸樊不得已继位为王,于周灵王五十五年(公元前547年)把延陵(秦设延陵县、现改丹阳县、另有延陵镇)一带封给季札为采邑,因此时人称季札公为“延陵季子”。诸樊又与兄弟商量,决定吴国王位改为兄终弟及制,目的是最后将王位传给季札。
公元前561年诸樊继位,在位十三年卒。公元前548年余祭继位,在位四年卒。公元前544年余昧继位,在位十七年卒。当王位轮到季札公时,他痛哭流涕,非常感动,更觉得愧不敢当此厚爱,再次逃位。季札公两度逃位,不位王、愿事国,出使齐、鲁、郑、卫诸国,修好邦交。以学问人品著闻,被后人称为“至德第三人”。
季札公二次出走后,余昧子吴僚继承王位,怎么没有料到不久发生诸樊子吴光,认为四叔季札逃位,应传长子,竟买通专诸刺杀吴王僚而自立的悲剧,导致同室操戈,骨肉相残。吴光(吴王阖闾:又称公子光)传位儿子吴王夫差,因近小人,远忠臣,拒忠谏,听谗言的夫差葬送了国家。在国家临危时,吴王僚逃到楚国的儿子庆忌,回国进言,结果被奸臣伯嚭暗杀,导致公元前473年吴国被越国所灭,夫差自杀,这给吴姓子孙带来说不尽的颠沛流离之苦。
季札公长子吴常,据《延陵吴氏宗谱》记载,早年随季札公出使时亡故。吴常之子濮婪,在吴国亡后,恐累宗室,于是携母亲颜氏、妻子仇氏、由平江隐居洞庭湖上莫厘峰东武山下,以垦荒度日。为避祸,濮婪隐去吴姓,改称濮姓,他居住的地方也因此被称为濮公山。濮婪后裔以濮为姓,隐居洞庭湖四十余世,直至南宋嘉泰四年(公元1204年)才恢复吴姓,发展为太湖吴氏,以后又分支菱湖吴氏和翁港吴氏等。
  二十世:征生公: (春秋)季札公次子。公元前473年,吴国国破家亡后,他孤身一人逃离家乡,避难齐国,齐平公见他学识渊博,一表人才,又是名动天下的大贤人季札之子,对他十分敬重。被齐平公接纳,娶齐国公主姜氏为妻,生一子:啟蕃。卒葬于齐国葵丘(今山东淄博市)。
  二十一世:啟蕃公: (战国)征生公之子。征生公去世后,啟蕃公从齐国迁到鲁国。任鲁国相国,娶鲁国叔孙氏之女为妻,生一子:吴詡。卒葬山东曲阜。
  二十二世:诩公: (战国)啟蕃公之子。诩公壮年弃政学文,在孔子弟子颜回门下学习儒家学说,成为当时远近闻名的学者。娶田氏为妻,生二子:长子吴曁、次子吴售。卒葬山东曲阜。吴曁后裔多居齐、鲁等地。
  二十三世:售公: (战国)诩公次子,娶石氏为妻,生三子:长子吴卢、次子弥庸、三子吴裔。卒葬山东瑯琊曲泽。
  二十四世:弥庸公: (战国)售公次子。弥庸公因卷入鲁国政争,失败后逃到晋国,因而征生公的后裔有一支自山东迁山西。公卒葬于山西翼城。妣颜氏,生二子:长子勾余、次子吴禅。
  二十五世:句余公: (战国)庸公次子。娶知氏,生一子:蹶由。卒葬于絳邑(今山西翼城东)。
  二十六世:蹶由公: (战国)又名直,字子山,勾余公之子。妣公孙氏,生一子:吴申。卒葬山西绛邑。
  二十七世:申公: (战国)蹶由公之子。家族由山西迁到楚国(今湖北),申公在楚国任大司马,当时战国已近尾声,秦统一天下成定局,公见楚国必亡,于是急流勇退,带妻儿老母自楚国南渡长江隐居江西卢山。娶遽氏,生二子:长子吴芮、次子吴延。吴延裔居江西余干,为当地望族。
  二十八世:芮公: (秦未西汉)申公长子,公才能出众,秦时任鄱阳县令(今江西鄱阳),为政深得民心,百姓尊为“鄱君”。秦未群雄四起,芮公纵观天下大势,知秦必亡,率当地越人起兵响应,与项羽入关破秦,立下汗马功劳,项羽封他为衡山王。汉朝统一天下后,分封功臣时,封芮公为长沙王,建都临湘(今长沙市),食邑三千,家族由江西迁湖南长沙市。公元前202年卒,葬临湘开元寺旁,谥号“文王”。妣商氏,生四子一女:长子吴臣(子孙袭长沙王、至第五代、无子废王),次子吴郢、三子吴浅、四子吴阳,一女嫁黥布为妻。
  二十九世:臣公: (西汉)芮公长子袭封长沙王。妣田氏,生二子:长吴回、次子吴正。
  三十世:回公: (西汉)臣公长子,袭封长沙王。妣樊氏,生二子:长子吴右、次子吴陟。
  三十一世:右公: (西汉)回公长子,袭封长沙王。妣陈氏,生二子:长子吴羌、次子吴传。
  三十二世:羌公: (西汉)右公长子,袭封长沙王。妣张氏,生二子:长子衍陵、次子允陵。
  三十三世:衍陵公: (西汉)羌公长子,妣刘氏,生二子;长子吴全、次子吴介。
  三十四世:全公: (西汉)衍陵公长子,曾任城门尉,娶县令冉参之女为妻,生二子:长子吴隆、次子吴成。公又由山西迁于毫(今河南商丘西南)。
  三十五世:隆公: (西汉)全公长子,妣端木氏,生二子:长子复兴、次子复奇。
  三十六世:复兴公: (西汉)隆公长子,妣张氏,生一子:吴章。从毫迁徙南阳(今河南南阳市),后裔中有一支迁河南固始。卒葬于南阳。
  三十七世:章公: (西汉)复兴公之子,西汉未年著名学者,尚书学教授。为人刚直不阿,被王莽杀害,葬于南阳。妣李氏,生四子:长子吴尉、次子吴汉、三子吴翕、四子吴演。
  三十八世:吴汉: (东汉)字子颜,章公次子。汉公为人纯厚,勇猛机智又极忠孝,深受好评。东汉王朝开国元勋。云台二十八将之一。王莽未年父章公被杀害后,汉公逃到渔阳(今北京密云县西南),以贩马为生,交结地方豪杰,更始政权时,被任命为安乐县令(今北京顺義县)。刘秀起兵后,汉公率兵投奔刘秀。封为编将军,因战功卓著又封大将军,加封建策侯。公元25年东汉王朝建立,刘秀登王,任命汉公为大司马,改封舞阳侯(侯国在今河南舞阳县),第二年封广平侯。
公于公元44年去世,享年88岁,葬于枣阳(今湖北枣阳县),谥号“忠侯”。光武帝发北军五校,轻车介士送葬,葬礼规格与大将军相同,可谓皇恩浩荡,荣宠之极。
妣卫氏,生二子:长子吴成、次子吴武。
  三十九世:武公: (东汉)汉公次子,封新蔡侯。生一子:明詧。 
  四十世:明詧公: (东汉)武公之子。生一子:吴谷。
  四十一世:谷公: (东汉)明詧公之子。生二子:长子吴域、次子吴城。
  四十二世:域公: (东汉)谷公长子,封太常博士。生二子:长子乾英、次子吴匡。
  四十三世:匡公: (东汉)域公次子,生一子,吴尊。
  四十四世:尊公: (东汉)匡公之子。生二子:长子吴弘、次子吴郭。
  四十五世:弘公: (东汉)尊公长子。生一子:吴质。
  四十六世:质公: (东汉)字季重,弘公之子,生于汉灵帝熹平五年(公元176年),才华横溢,曹丕即位时,授质为振威将军,《三国志、魏书吴质传》云,吴质济阴人,(属濮阳郡),以文才为文帝(曹丕)所喜,官至振威将军,假节都督河北诸军事。封列侯……。生一子:吴应。
  四十七世:应公: (三国)字温舒,官任尚书,质公之子,生一子:吴康。
  四十八世:康公: (三国)字子仲,应公之子,任官朝廷,知名于时。生一子:吴挺。
  四十九世:挺公: (西晋)字逸少,康公之子。妣陈氏,生三子:长子宗献、次子宗芳、三子宗惠。
  五十世:宗献公: (西晋)挺公长子,妣董氏,生二子:长子吴威、次子吴壮。
  五十一世:威公: (东晋)字玉川,宗献公长子,妣金氏,生三子:长子逸之(又名隐之、字隐仲)晋武帝时官任水部郎中,居光州城南。次子元之,又名坦之,字恺仲,晋时任青州太守。三子愉之,字愉仲,仕晋为吏部尚书,居光州固始县北隅名吴墩(晋为吴墩始祖)。
  五十二世:愉之公:(东晋)字愉仲,威公之子。生二子:长子吴偃(任宰官)、次子吴条。
  五十三世:条公:(东晋)愉之公次子。生三子:长子吴詟(官任太守)、次子吴仇(官任中郎将)、三子吴譍(官任交平令)。
  五十四世:譍公:(东晋)条公三子,官为交平令。生二子:长子吴亩、次子吴畦(官任中大夫)。
  五十五世:亩公:(南北朝)譍公长子,生二子:长子彩光、次子象贤。
  五十六世:象贤公:(南北朝)亩公次子,官为礼部尚书。生三子:长子吴纶、次子吴经、三子吴缵(官为国子祭酒)。
  五十七世:纶公:(南北朝)象贤公长子,官为上舍。生一子:吴黔。
  五十八世:黔公:(南北朝)纶公之子。生一子:公傅。
  五十九世:公傅公:(南北朝)黔公之子。生二子:长子吴执、次子吴宁。
  六十世:宁公:(南北朝)公傅公次子,官任南齐建武中银台学士。生一子:德芳。
  六十一世:德芳公:(隋朝)宁公之子,官任金部尚书。生二子:长子邵甫、次子光甫。
  六十二世:邵甫公: (唐朝)德芳公长子,官任法驾中护军,生二子:长子燕卿、次子豫卿。
  六十三世:燕卿公 (唐朝):邵甫公长子,生三子:长子元蒂、次子芳名、三子元章。
  六十四世:元章公: (唐朝)燕卿公三子,官任直史馆检校尚书记府事。生一子:吴冰。
  六十五世冰公: (唐朝)元章公之子。生三子:长子泰童、次子义童、三子丰童。
  六十六世泰童公: (唐朝)冰公长子,官任光禄大夫。生五子:长子吴铎、次子吴钱、三子吴锻、四子吴镐、五子吴銛。
  六十七世铎公 :(唐朝)泰童公长子,官任司法参军,生四子:长子吴祭、次子吴瑞(官任吉州秘书、居杭州井)、三子吴良(官任莆田知县、居可塘)、四子吴斌(官任常州刺史、居侯官)。
  六十八世祭公: (唐朝)字孝先、号道成,铎公长子,河南光州固始吴墩人,登唐进士,官授浙江主事调知工部屯田员外郎。唐朝中叶,偕兄弟老幼三十余人,奔福建定居莆田水南乡钱坡。
祭公三房妻室,原配阮氏宜人、次配倪氏封一品夫人,生二子:长子吴侃、次子吴攒。三房陈氏,生四子:吴凤、吴嗣、吴烈、吴育。祭公后裔人丁兴旺,在莆田分十八房,南雄分六房,徙居国内聚居的有十多个省。海内外人口有三百多万。
据莆田谱记载:长子吴侃登唐进士,任大理寺丞等职。裔传肇庆、粤中、粤西、海南省等地。次子攒公,登唐进士,裔传福建横石山一带。三子吴凤裔传闽浙等地。四子吴嗣回迁河南固始。五子吴烈裔传广东、福建等地。祭公十二世孙吴鹏宵(烈公十一世孙),初徙揭阳,现裔传潮汕一带。六子吴育、裔传福建等地。
祭公是吴氏南方始祖之一,是恩平吴氏的共同先祖。恩平吴氏,祖藉莆田,郡望延陵,分三个支系先后迁入恩平。三个支系的始迁祖祭公十一世孙光集公(光集公迁恩平后因元良事件部分裔孙改郡渤海),祭公十二世孙安甫公(又名吴武)、祭公十四世孙孟魁公(又名吴超)。共同以祭公定为一世。

   关于祭公的宗支世系,截至2006年10月31日止,只能按我们的老谱记载,并经2006年5月29日 由湛江至德文化学会主持召开"吴祭公世系专题论证会议"通过(附会议纪要)的,但是,至今祭公裔仍未达成共识,尚待后贤进一步考证。




上一页:经过无锡中华吴氏大统宗谱编委会考定的世系
下一页:吴氏远祖世系