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恩平吴氏网

www.epwushi.com
关注公众号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化 > 吴氏源流
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...

2018年6月2日,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在恩平市朗豪坊农庄举行了“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...

恩平市伯仲爱心互助协...

恩平吴氏 恩平市伯仲爱心互助协会 2017-06-20  &nb...

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...

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,是“恩平市伯仲爱心互助协会”内部增设的机构,是...

吴氏出自姬姓

发布日期 : 2018/6/5 10:26:04 浏览次数 :   

        吴氏的先祖可以一直追溯到黄帝。黄帝娶西陵氏女名嫘祖,这位中国人的女性老祖宗有两个儿子:玄器和昌意。玄器生蟜极,蟜极生帝喾。帝喾属高辛氏,姓姬名夋。帝喾的元妃叫姜嫄,是有邰氏的女儿。姜嫄生子后稷,这后稷即是周之先祖。
        关于后稷的出生,还有一个有趣的故事:有一天,姜嫄到野地里去玩,看见地上有一只巨人的脚印,好奇心使她踏着巨人的脚印走过去,后来就怀孕生下了后稷。姜嫄认为这样生出来的儿子可能不吉利,就把他丢弃在一个隘巷里。《史记•周本纪》:“姜嫄出野,见巨人迹,心忻然说,欲践之。践之而身动,如孕者,居期而生子,以为不祥,弃之隘巷。”然而一连串的奇事出现了:马牛经过狭窄的巷子都小心翼翼地避开这个被弃的孩子;姜嫄再把他丢弃到水渠结下的冰块上,又见许多飞鸟纷纷飞来用翅膀和羽毛将他覆盖起来。于是姜嫄猜想这是神将这孩子赐给她,就重新抱回来将他养大了。因为起初想抛弃他,故取其名为弃。就是后稷。
        后稷对中华民族的兴旺发达和繁衍生息有着重大的贡献,他从小就喜欢栽培五谷,是一个农业专家,他引导人们适时耕种,粮食增多了,饥荒就减少或免除了。他因功被帝尧任命为“家业部长”。《史记•周本纪》:“弃为儿时,屹为巨人之志,其游戏,好种树麻菽。麻菽美。及为成人,遂好耕农,相地之宜,宜谷者稼穑焉,民皆法则之。帝尧闻之,举弃为农师,天下得其利,有功。帝舜曰:‘弃,黎民始饥,尔后稷的播时百谷。’封弃于邰,号曰后稷,别姓姬氏。“邰,后稷的封国,故址在今陕西省武功县。
        周部落从帝尧时开始兴旺。历经舜和大禹王,后稷和他的后代都任“农业部长”。《史记•周本纪》:“后稷之兴,在陶唐虞夏之际,皆有令德。后稷卒,子不窋立。不窋末年,夏后氏政衰,去稷不务。”到了夏禹王的孙子姒太康继位的时候,这个国王很喜欢打猎,他最后一次打猎,打得太高兴了,竟乐而忘返,一直打到黄河以南去。有穷部落的酋长后羿,乘着军民的怨愤,发兵切断了他的归路。姒太康一伙作鸟兽散,他自己逃到如今之河南巩县。夏王朝衰落,袭任“农业部长”的不窋便辞去“农业部长”的职务(去稷不务就是辞去后稷这个职务,这里的“后稷”是官名,相当于现在的农业部长)。
        不窋辞去“农业部长”之后,便迁到西北部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去。不窋的儿子叫鞠。鞠的儿子叫公刘。公刘在西北方少数民族居住的地方又开始从事和发展农业生产,很得当地人民的拥护,周部落自此进一步兴旺起来。公刘去世后,儿子庆节继位,把根据地建立在 豳这个地方(今之陕西彬县、旬邑县一带)。《史记•周本纪》:“不窋以失其官,而奔戎狄之间。不窋卒,子鞠立。鞠卒,子公刘立。公刘虽在戎狄之间,复修后稷之业,务耕种子,行地宜。自漆沮渡渭,取材用。行者有资,居者有畜积,民赖其庆,百姓怀之,多徙而保归焉。周道这兴自此始。故诗人歌乐思其德。公刘卒,子庆节立,国于豳 。”讲的就是这件事。
        庆节的儿子叫皇仆。皇仆的儿子叫差弗。差弗的儿子叫毁隃。毁隃的儿子叫公非。公非的儿子叫高圉。高圉的儿子叫亚圉。亚圉的儿子叫公叔祖类。公叔祖类的儿子就是古公亶父。
        自公刘九传至古公亶父,这时被称为戎锹狄的西北诸游牧民族,也向渭水流域移动,周人受到他们的压迫,古公亶父便率领周人离开豳,迁居到岐山下的周原(今陕西岐山)。迁居岐山后,周人的社会起了重大的变化,他们开始营城郭,建室居,设官司,并把各部落的人民分别组织到很多被称为“邑”的地域性组织之中,即所谓“以邑则居之”。从这些措施看,到古公亶父时,周部落已经具备了国家的雏形,所以后来的周人称古公亶父为周太王,奉他为周王朝的奠基人。周太王之长子泰伯和次子仲雍之后裔即吴氏人,奉泰伯为始祖,其原因和最初的十几代《史记》中都有记载。
        《史记•吴泰伯世家》:“吴泰伯,泰伯弟仲雍,皆周太王之子,而王季历之兄也。季历贤而有圣子昌,太王欲立季历以及昌,于是泰伯、仲雍二人乃奔荆蛮,文身断发,示不可用,以避季历。季历果立,是为王季,而昌为文王。泰伯之奔荆蛮,自号句吴。荆蛮义之,从而归之千余家,立为吴泰伯。泰伯卒,无子,弟仲雍立,是为吴仲雍。仲雍卒,子季简立。季简卒,子叔达立。叔达卒,子周章立。是时周武王克殷,求泰伯、仲雍之后,得周章,周章已君矣,因而封之,乃封周章弟虞仲于周之北故夏圩,是为虞仲,列为诸侯。”
        ——按照《辞源》第2753页对“虞”字的注释之一:    
        “国名,周时建立的诸侯国,姬姓,周古公亶父之子仲雍的后代。地在今山西平陆县。春秋时,晋假道于虞以灭虢,军还灭虞。”虞仲本姓吴,封于虞,其后裔是否改虞姓?不得而知。即使改姓虞,但古时虞、吴不分,仍有部分会姓吴,这可能是我国北方部分吴氏的来源。
        《史记•吴泰伯世家》:“周章卒,子熊遂立。熊遂卒,子柯相立。柯相卒,子疆鸠夷立。疆鸠夷卒,子余桥疑吾立。余桥疑吾卒,子柯卢立。柯卢卒,子周繇立。周繇卒,子屈羽立。屈羽卒,子夷吾立。夷吾卒,子禽处立。禽处卒,子转立。转卒,子颇高立。颇高卒,子句卑立。是时晋献公灭周北虞公,以开晋伐虢也。句卑卒,子去齐立。去齐卒,子寿梦立。寿梦立,而吴始益大,称王。自泰伯作吴,五世而武王克殷,封其后为二,其一虞,在中国,其一吴,在夷蛮。十二世而晋灭中国之虞,中国之虞灭二世,而夷蛮之吴兴。大凡从泰伯至寿梦十九世。王寿梦时,楚之亡大夫申公巫臣怨楚将子反而奔晋,自晋使吴,教吴用兵乘车,令其子为吴行人。吴于是始通于中国。吴伐楚,十六年,楚共王伐吴,至衡山。”
        就在这时,寿梦称王,定都梅里(今江苏无锡)。但这时的吴国仍旧很落后,巫臣看准了吴国这块有利的地理地置,就向晋国提出“联吴制楚”的战略,晋国派巫臣之子巫狐庸率领一个军事顾问团,去帮助吴国加强政府组织、训练军队,从此吴国开始强大起来,成为楚国背后一个致命的敌人,使一向平静的楚国本土有被攻击的威胁。十年之后,吴王国开始不断地攻击楚国,第二年(公元前575年),晋国又在鄢陵(今河南鄢陵)楚国把打得大败,总司令官芈侧自杀,楚王国的实力也消耗得差不多了。
        寿梦在位25年去世,他的第四子叫季札,很有才干,寿梦想立季札为王,季札两次为避王位而出逃,最后被封在延陵(今江苏常州)。
        《史记•吴泰伯世家》:“二十五年,王寿梦卒。寿梦有子四人,长曰诸樊,次曰余祭,次曰余昧,次曰季札。季札贤,而寿梦欲立之,季札礼让不可。于是乃立长子诸樊,摄行事当国。王诸樊元年,诸樊已除丧,让位季札,季札谢曰:‘曹宣公之卒也,诸侯与曹人不义曹君,将立子 ,子 去之,以成曹君。君子曰‘能守节矣。’君义嗣,谁敢干君!有国,非吾节也,札虽不材,愿附于子 之义。”吴人固立季札,季札弃其室而耕,乃舍之。……十三年,王诸樊卒,有命授弟余祭,欲传以次,必致国于季札而止,以称先王寿梦之意,且嘉季札之义,兄弟皆欲致国,令以渐至焉。季札封于延陵,故号曰延陵季子。”
        后面这段话的意思是,诸樊当了13年吴王就去世了,他曾在余祭面前大力称颂季札的义气,并告诉余祭,王位要传下一个弟弟,直到传给季札,以实现先父原来的愿望。余祭接任王位之后,就把季札封在延陵。

 




上一页:吴姓出自虞姓,是古帝王舜的后裔
下一页:吴氏渊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