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恩平吴氏网

www.epwushi.com
关注公众号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化 > 吴氏源流
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...

2018年6月2日,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在恩平市朗豪坊农庄举行了“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...

恩平市伯仲爱心互助协...

恩平吴氏 恩平市伯仲爱心互助协会 2017-06-20  &nb...

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...

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,是“恩平市伯仲爱心互助协会”内部增设的机构,是...

中国人姓的来源

发布日期 : 2018/6/5 9:32:43 浏览次数 :   
最早的姓来源于氏族图腾 在远古的氏族社会里,生产很落后,更谈不上科学知识了,人们不知道“人”是怎么来的,那时的人认为每个氏族都起源于某种动物、植物或某些自然现象,并把它们当作本氏族的保护神或祖先,将它们供奉起来,无限崇拜,这就是氏族图腾。有些氏族就将本氏族图腾作为本氏族的姓。可以说,以氏族图腾为姓是中国最早的姓。后来就成了该氏族的姓。
母系氏族时期的姓  历史继续向前发展,到了仰韶文化时期母系氏族社会出现了。在这种社会中,男子每天出外渔猎,妇女在“家”种植作物和饲养家畜。妇女处于中心地位,掌握着分配权,成为统治者。另外,当时的婚配是原始的群婚,一个孩子只知道谁是母亲而不知道谁是父亲,《庄子•盗跖》:“神农之世,民知其母,不知其父。”《吕氏春秋•恃君览》:“昔太古尝无君矣。其民生群处,知母而不知父。”说的就是母系氏族的情况。在母系氏族社会中,为表明不同的氏族,便产生了各种不同的姓。这样的姓有各种来源,如:
        源于始祖母的某种遭遇或梦幻。那时科学很落后,人们不了解生育原因,因此对受孕便作出许多奇异的解释,甚至归根于始祖母的某种遭遇或梦幻,并将其受孕生育的“原因”作为后代的姓。这里最有代表性的就是商王的始祖契之母生契的故事了,按《诗•商颂•玄鸟》中的说法,是上天派玄鸟(燕子)生下契的。契的母亲叫简狄,有娀(娀:古国名,在今山西运城一带)氏女,有一天她在玄丘河里洗澡,恰好有一只燕子衔着一枚鸟蛋飞过那里,忽然,蛋落了下来,那是一枚五彩花纹的十分好看的蛋。简狄把彩蛋拾起来含在口中,不小心吞下肚里去了,后来她便怀孕生下了契,于是商王便姓子(其先祖契之母吞食玄鸟子而生契)。其他如禹母吞食薏似而生禹,故禹姓姒,也属这类故事。
源于女姓始祖生育的地点。如炎帝母安登生炎帝于姜水,故炎帝姓姜;舜母握登生舜于姚圩,故舜姓姚,等等。
        从女旁的姓都是很古老的姓,这也说明中国古代存在过以女性为中心的母系氏族社会。如姜、姬、媯、妊、好等都是从女旁的古姓。《说文解字注》:“姓,人所生也。”又:“始,女之初也。”都说华夏民族初期是以女性为中心的。
        以国为姓  这里的国主要是指封国或侯国。中国历史关于黄帝、颛顼、帝喾、尧、舜的传说不同于神话,它是有事实成分内在的。到了夏和商,已经进入了半信史时代。《尚书•如诰》:“我不可不鉴于有夏,亦不可不鉴于有殷。”《诗•大雅•颂》:“殷鉴不远,在夏后之世。”这说明夏、殷(商)是两个实际存在的王朝,这时,中国已进入奴隶社会,国家机器已经产生。《左传》说:“夏有乱政,而作禹刑。”说明夏王朝已经制订了刑罚。《孟子•滕文公》说:“夏后氏五十而贡。”这句话意思是,夏王朝分给每户农民50亩土地,农民向王朝交一定的产品为贡。据历史文献记载,大禹把全国分为五个“服”(区域),以首都安邑(今山西夏县)为中心,250公里以内为“甸服”,由君主不直接治理,而仅控制酋长,由酋长定期向君主进贡,这些酋长国就是封国或诸侯国。750公里以内是“绥服”,在这个区域里,君主已是鞭长莫及,无力干预,但求这个区域的“刁民”们不要作乱,就心满意足了。1000公里以内是“要服”,这个区域的人根本就不知道有夏王朝。1000公里以外是“荒服”,那里是一个陌生的世界。
        大禹把全国分为五个“服”,可见,“天子封国”这种制度在夏王朝就出现了。周武王克商之后,更是在全国范围内大量分封诸侯。从夏经殷到周,全国各地的诸侯国,有的随着王朝的倾覆而灭亡了,有的在互相兼并中灭亡了。亡国后的子孙仍思念着祖先过去的辉煌,便以故国名为姓。
        以地名为姓  以地名为姓可分为两类:一是以封邑的地名为姓,一是以居住地之地名为姓。前者当然是贵族,后者则多数是平民百姓。这类姓也有二百多个。
        以居处为姓  这种姓的来源与以封邑之地名或居住地的地名为姓不同,它们不是用居住地的地名为姓,而是以居处的环境特点为姓,如水、城、郭、池便是。
        以官名为姓  司马、司徒、司空、司寇这些复姓是以官名为姓的。这些姓氏的人其先祖当过相应的官,以其官名为姓,既可光耀门庭,又能在心理上得到祖先保佑。以爵位王、侯、公、伯等为姓的也属于此类。
        以先祖的名或字为姓  这种姓氏多出于对祖先的敬仰之情。这种姓氏在中国相当多,尤以其先祖之字为姓者最多。如周文王有个儿子叫伯廖,伯是爵位名,廖是名,伯廖的子孙就以伯廖的名“廖”为姓,就是廖姓。
         以谥为姓  谥即谥号,上古社会的人有谥号者不是君主就是贵族,源于谥号的姓氏最初必然为君主和贵族的后裔。如戴、武、宣、穆就是以谥号为姓的。
          以职业为姓  以职业为姓者最初恐怕只有平头百姓了。如陶、匠、徒人、疱等。
          赐姓  赐姓出现较晚,这里不是“因生以赐姓”,主要指最高统治者赐给有功之臣和自己同姓,这是一种政治艺术,是收买人心的最好方法,可以不花一文钱,赐与皇帝同姓,何其荣耀。如刘邦赐娄敬姓刘,李世民赐徐勣姓李。
          改姓  改姓往往就不如赐姓那么愉快了,不少是出于灾难性的。韩信被吕后处死,幸存之后裔为隐姓理名逃避追杀,便将韩字去掉半边“”变成了韦姓。梁鸿作《五噫歌》讽刺当朝,被追查,便将梁姓改姓“运期”,然后逃之夭夭。此外,少数民族为加速汉化而将原来的“胡”姓改为汉姓,是改姓中主要的一种,如鲜卑民族的“拓跋”氏改姓“元”、“步陆孤”氏改姓“陆”、“拔列兰”氏改姓“梁”等都属这一类。还有一类类似冒充的改姓,就是将自己的姓改为显赫的大姓。
          姓的来源相当复杂,不属于本书的主要内容,这里不再详述。




上一页:吴氏渊源
下一页:吴氏渊源-绪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