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恩平吴氏网

www.epwushi.com
关注公众号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化 > 吴氏文化

祭公十一世孙光集公及其后裔的播

发布日期 : 2024/11/4 15:13:03 浏览次数 :   
       光集公,是祭公第十一代孙,原籍福建莆田,南宋进士,于乾道元年(公元1165年)任南恩州知军州事(辖恩平、阳江、阳春等县市)。时遇金人入侵之乱,又见仕洞一带山川秀丽,而遂籍焉。光集公原配云氏,生二子:长子三省(字延痕)、次子三思(字延卓)。全家始迁仕洞下埒立宅,为恩平吴氏第一先祖。光集公卒后葬于云岫山,后迁于二十四坑九凸(是市古墓保护文物),妣葬于牛江莲华龙岭山西北,喝作燕子归巢。
       十一世祖光集公定居恩平,迄今已830余年,繁衍至四十二代,籍裔拥有8万多人,(包括港、澳、台地区和侨居海外人数),遍居全市241条自然村。
       十二世孙三省公(是光集公长子),其妣之姓氏不详,生有二子:子明、子诚。子明公由仕洞下埒迁牛路水立村;子诚公迁金库村定居。1562年,兄弟俩举家分别迁合浦、电白、高州、阳江、阳春等县,直到二十一世孙永达公又于1762年间从阳春迂回沙湖安坎村居住。三十四世孙履荣公又从安坎迁往厂前村安居,至今繁衍八代。子明公的长子、德四公次子和子诚公的后裔之播迁均不详。
       十二世孙三思公是光集公之次子,妣冯氏,生二子:长子敬、次子义(失传)。三思公卒后葬于二十四坑九凸山的西边,喝作飞天凤;妣葬于良西黄茅田后山,土名观音尖,喝作飞凤形。长子子敬公原配冯氏,生四子:绍大、经大(后裔不详)、光大(迁电白易水)、宽大。子敬公卒后葬于西坑水库,喝作黄牛归栏,北向。
       十四世绍大公是予敬公的长子,妣冯氏,生二子:奇峰、麟峰(裔不详)。绍大公从仕洞下埒始迁鹏冈定居后,子孙昌盛,是光集公裔的始祖村之一。绍大公卒后葬于水东都,土名塘倒峡,仙人仰睡形,西北向;妣冯氏葬于西坑荔枝山,北向。
      十五世孙奇峰公,是绍大公的长子,(道名日:修贞一道),妣唐氏、榻氏,生四子:子卿、彦卿、
达卿、晚卿(裔不详)。奇峰公卒后葬于水东都平
安前城船角野猴饮水,又日金铰剪,东南向;妣墓在那西村,喝飞鹰打免形。
      十六世子卿公,是奇峰公的长子,妣冯氏,生三子:从周(字郁文)、从善(字俊文)、从简(裔迁新兴)。子卿公卒后葬于水东都(即平安村后二里),土名塘倒峡,仙人仰睡,喝作马撒濡形;妣葬在西坑荔枝山,北向。
        十七世孙从周公,是子卿公的长子,妣谭氏,生三子:怀政、怀义、怀恭。从周公卒后葬于寨围峒黾形;谭氏葬于尖冈将军下马形。怀政的玄孙:二十一世松长公由鹏冈迁鹤洲立村创业;信长公由鹏冈迁上凯冈立村;禘佐公从鹏冈村迁横水立村繁衍。怀义公的玄孙:二十一世良保公由鹏冈迁鱼像立村;周宝公迁上凯;庭宝公从塘劳迁高园立村繁衍。怀恭的玄孙:二十世孙梦德公从鹏冈迁唐边;应晋、应周公由鹏冈迁上凯岗,二十二世鹏公从鹏冈迁鹏昌。十九世孙宗良公迁良西潭流;二十八世扩义公由塘边迁福堂;芳麟公从塘边迁潭流,三十世华烈公从潭流迁江南同吉厂;鸿公裔留居鹏冈。从周公裔迁居全市共53条自然村,约有三万余人。 十七世孙从善公是子卿公次子(字俊文),官授右都督特进光禄大夫。公于1315年8月8日延生于鹏冈,青年时入赘顺德井栏村,配有两房妻室:洗氏、孟氏,生六子:天成、天定(裔传顺德)、天福(裔传南海)、天禄(裔传广州、台山)、天祜(裔传新会龙湾)、天祥(又名天极,不详)。从善卒于1398年3月8日,享年84岁,葬于新会棠美松山仔(一说与孟氏合葬于新会棠美与鹤山交界处,土名皂幕山),坐壬向丙兼子午。
       从善公长子天成公,官授左都督特进禄大夫,于1347年由顺德迁新会棠美立村创业,是新会吴姓始祖之一。妣黄氏,生六子:子昌、子贤、子建、子兴、子达、子盛。其中长子子昌公,由新会棠美迁开平县平地立村,至今繁衍二十一世,共五千余人;次子,子贤公于明成化年间迁回沙湖大院立村创业;三子子建公裔二十一世孙玄明公迁回沙湖塘下村,后裔分迁塘安等村;子兴公裔迁新兴县;子达公裔居新会、南海、佛山古地、平地等;子盛公后裔迁回本市洪浯太平村,后裔分别迁龙安、旗坑村开基创业。
       次子子贤公的后裔从大院先后分迁到新兴县苏村、本市东安荷木塘、横平、圣堂缄鱼咀、大田镇萌底公朗、田厂、岑垌村居住,只有志三公留住大院村。二十七世孙祯祥公由大院迁企岭里创业,而岑洞的廷泽公后来又分别迁到全市11个镇3 1条自然村。从善公裔遍及全市12个镇45条自然村,约有六千余人。
    彦卿公是奇峰公次子,官授宣尉使,生于鹏冈村,配有戴氏、冯氏。戴氏生二子,复初、太初;冯氏生恕存、恕居。公于元朝年间由鹏冈迁平岭立村。后复初公长孙俊公迁良西松柏根立村,后裔分迁新松里、黑坭等村;二十三世孙栋公、樟公、林公迁阳春梧桐村居住。复初公的第三孙迪公迁沙湖横陂立村创业,后裔分迁松山、马山等村;第六代孙芳公留居平岭,其后裔有一支迁大田北合,因遭贼劫、谋财害命,毁灭家园,幸存者乔炳、乔泰兄弟(祭公二十五世孙)到松柏根投亲定居,传裔创业。复初公裔传至二十二代孙仲孙公迁沙湖乌石
村,后裔分迁乌石朗、飞鹅塘、黄毛岭等村;三十四世孙泉声公由平岭迁下凯蟠龙村。后来彦卿公与次子太初迁江南沙地立村。长子以源公由沙地迁大田岗头立村;以礼公留居沙地;以广公迁塘劳立村;以文公由沙地迁员岗定居。公子孙荣耀,繁衍星罗棋布,其裔传遍大田、平石、江南大槐一带。恕存、恕居裔居阳江,后恕存裔(祭公三十四世孙)吴长公从阳江马屋街迁回大槐锦岭;35世孙克华、克茂两公又从马屋街迁锦岭居住。彦卿公裔遍居全市78条自然村,约有三万余人。
       达卿公是奇峰公三子,妣沈氏,生五子:一龙、一凤、一麟、一鹏、一鸿都生于鹏冈。达卿公后于鹏冈迁牛豕龙。长子一龙、三子一麟、四子一鹏其裔不详;一凤公裔传阳江北惯一带,唯独一鸿公裔迁君堂塘库村居住,后于(祭公二十八世孙国兴、国扬两公迁水源坑立村创业)。现有二百余人。宽大公(祭公十四世孙),是子敬公的四子,妣黎氏,生二子:道公、德公。宽大公卒后葬于自水带石角楼东边,喝作东风振旗形,艮山坤向。长子道公,妣甄氏,生七子:君用、君受、君明、君真、君泰、君瑞、君翼(失散)。因“元良事件”七子跟随元良参战抗元,其中五个儿子战死或被杀害,只有排行第六的君瑞走脱,奔至德庆县狗头坑入赘彭公,至壮年才回原籍沙湖下凯岗定居创业。宽大公的次子德公,妣彭氏,生三子:长积富(裔不详)、次积善(被杀),三子原善公生二子:关保、庄保(后裔播迁不详)。
       君瑞公(祭公十六世孙),妣彭氏,生二了:长子观保、次子仙养。观保公,妣郑氏,生七子:迥公、康养公(失传)、逾保公、后公(失传)、迅公、暹公、全公。观保之长子迥公于明朝年间迁君~堂平安立村创业。其他的三房、四房、六房,先后播迁本市君堂、沙湖、良西、圣堂、东成、东安、平石、恩城、江南、大田、大槐等11个镇,51条自然村,遍布世界20个国家和地区,人口近二万。
       其中另有二房迁电白;五房迁南海市。观保公卒后与彭母同葬于牛江莲华村后背,喝作蟹形。仙养公是君瑞公的次子,留居下凯岗村,后裔传遍沙湖、江南六面咀、横陂平昌里、大田平乐村等。仙养公卒后葬于水岩石。妣冯氏葬于大江洞喝作飞鹅剪草。其中满公裔传阳江、电白;巡公裔传电白、高州;亚成公裔迁新会。公裔在本市遍居2l条自然村,人口约有四千余人。




上一页:祭公第十二代孙安甫公(武公)的后裔的播迁
下一页:祭公及其家族播迁