广东恩平吴氏网

www.epwushi.com
关注公众号
当前位置:首页 > 文化 > 村庄风光
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...

2018年6月2日,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在恩平市朗豪坊农庄举行了“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...

恩平市伯仲爱心互助协...

恩平吴氏 恩平市伯仲爱心互助协会 2017-06-20  &nb...

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...

恩平市吴氏宗亲联谊会,是“恩平市伯仲爱心互助协会”内部增设的机构,是...

大田镇岑洞村

发布日期 : 2024/4/9 15:33:52 浏览次数 :   



 大田镇岑洞村概况

      岑洞,是思平辖区的边远山区,地处恩阳交界,交通很不方便。
      岑洞村吴姓始祖是祭公 24世孙廷泽公,原居沙湖大院,因何迁居岑洞?这有一段历史;17世从善公因幼年丧父,后从沙湖鹏冈入赘顺德井栏,生有六子,长子天成公迁回新会棠美村创业约1411年,天成公次子子贤公因念祖地,迁回原故乡沙湖大院村居住,后繁衍到24世延泽公。有一年,适遭沙湖畜疫流行,造成牛马瘟疫,延泽公损失惨重,为防祸及,被逼迁往恩阳交界的偏辟的山区岑洞避居。
延泽公避居岑洞后,因此地住有戚、钱、张几姓人家。村东尚有一块垦地,中间有棵牛奶树,四周芦苇杂草丛生,廷泽公,见多识广,他见四面崇山峻岭环绕,后枕三台,前照三峰,左右龙蛇拱托,雄鸡锁水口,观其形,尤如“宝鸭下池"之势,别地莫及。公就在此建屋避居,创业繁衍。
       承祖德庇佑,繁衍昌盛,发展到31世,岑洞四周已是吴姓房屋,约1845年,31世“凤"字辈为谋新地发展,才元公带次子凤思公迁牛围村,进元公迁田头屋村,凤齐公迁水口村,35世来旺公迁双悦河木里村定居。这是延泽公后裔第一次迁徙。
       岑洞村约于 1802 年建有近百平方米的灯寮一座,添有锣豉、八音、醒狮、花桥、神炮等用于每年拜神、庆灯之用。1872年建有“岑圣宫"为三进式上下座,占地面积达160平方米。民国34年,以弘杨祖德,坚碑立传,在此村约百余米的黄岭洞建造一间面积达 300多平方米的“延泽吴公祠”。门联“吴山新世泽、渤海旧家风"。中厅立有神主牌,两边用来办学堂,供岑洞吴姓子弟读书。 原址解放后改为“岑垌小学”,供各姓子弟读书。直到64年才拆迁。村的东、中、西还有三间私塾,以上的建筑物有的毁于1958年,有的毁于文化大革命,廷泽公祖屋尔后为绳其祖武,诒厥孙谋,将它改建为先祖屋。
      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期间,岑洞是抗日游击队活动的地方,为解放事业岑洞人民起了积极作用,解放后,岑洞被授予“抗日根据地”光荣称号。
      岑洞是山区,山高路陡,人们耕种艰难,教育、医疗、温饱问题得不到解决,交通又不便利,后裔外迁较多,解放后,岳东、能有、万棠等人,分别迁到横陂莲圹,朗西石头朗、大田茅坪村谋生;能凤兄弟迁到大田联平耕乐定居。1964年,上级批准,岑洞大队同意,兼拨一些生产股金外迁,有文海、世波等十多户迁良西长坑水定居,后万汉、能盛、计仪迁往大田石坑定居,此是第二次迁徙。
       岑洞村最后一次大迁徙是在国家改革开放大搞经济建设的八十年代,平原地区大量人员进城谋发展,农村有大量土地多余,因而对外招耕,岑洞老区乡民乘此机会,有迁沙湖横岗新村,君堂西园新村、新安里、阳平村,江洲砖厂,圣堂沙咀村,江南新安村,平石合山村、朝阳村、塘劳新村,大田山仔旺村、油坪村,东成岭南村、平朗村、尖岭村、狮山村、禾荜厂村、庙咀村、锦富村等,前后共迁往本市各镇三十一条自然村居住。有的自己立新村,有的串插到原有的自然村,他们都经政府批准,户口迁往所在地。经过二十多年的艰苦创业,原岑洞人民基本过上了温饱生活,与当地融为一体,经济同步发展。
       现岑洞村仅存旧址,只有牛围村、田头屋村、水口村的仅存几户。现共有2105人,其中侨居国外有10人,因工作外迁有369人。曾任县长1人,区长1人,乡长3人,状师1人,现有科局级干部1人,律师1人,军队营级干部1人,大队支部书记4人,大学生28人。从事教育工作有51人,内有中学一级教师3人,小学高级教师10人。




上一页:圣堂敢鱼咀村
下一页:大田镇公朗、田厂村